中央政府|中国福建|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 手机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从“争分”到“夺秒”一体化跑出通关“加速度”

来源: 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8日     浏览量:{{ pvCount }}     【字体:  

  以“单一窗口”为依托,以“三互”大通关为机制保障,福建的通关一体化,正在以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高水平通关协作,实现口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指挥监控中心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可实时监控通关流程、货物和船舶申报状态,了解港区船舶实时状态,通过“单一窗口”汇聚的国际贸易全链条多元化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管理,对我省口岸运行情况和外贸进出口情况进行监控、指挥和预警。

  畅通开放通道:
  让营商环境更优化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发展,首先需要打开大通道,为“走出去”“请进来”打好基础。

  近年来,福建口岸不断优化布局,发展重点兼顾平衡,到2017年全省共有对外开放海港口岸7个,开放港区24个,开放泊位219个,国际航线121条;航空口岸4个,国际航线61条。全省已形成海空全方位开放格局。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充分发挥口岸对台优势成为福建口岸工作的重要特色。

  2017年12月28日,平潭至台湾“台北快轮”高速货运滚装航线开通,这是平潭首次开通与台湾的万吨级快货运输滚装船,标志着两岸物流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日,泉州港口岸石井作业区作为福建省内各城市距金门最近的港口之一,扩大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厦门海沧整车进口口岸也通过验收投入使用,两岸交流大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首次超过高雄港,位居全国第7位,全球第14位。

  贸易的特殊性,在于受国际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阴影越发浓重之际,从改善贸易营商环境入手,积极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成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要求,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企业能够获得的红利也更多。这也是打基础、利长远、惠企利民的重要举措。

  加速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

  除了大平台、大通道建设,我省还不断优化开放的大环境。新年伊始,省口岸办、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福建检验检疫局、厦门检验检疫局、省边防总队、厦门边检总站、福建海事局8个口岸管理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通过跨部门合作,有力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健康发展。推进跨境电

  商自动报关、智能通关。通过部门间信息互换与共享,推进进出口诚信体系、品牌体系和质量体系逐步完善,助力对外贸易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

  单一窗口:
    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

  2017年,在全省范围内,依托中国(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和原产地证企业备案登记合并办理,即“两证合一”,新模式依托信息化手段,将两项登记业务由原来商务、检验检疫、贸促等六个部门分别办理、各自发证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一口受理、一次审核、一次发证”,简化办事程序。原来,企业须分别到各部门的行政窗口办理业务,时间需2~3天,现在只要在“单一窗口”上办理,立等可取。

  “单一窗口”是由联合国发起的,旨在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口岸管理措施,即国际贸易和运输相关方在一个窗口递交满足全部进口、出口和转口相关监管规定的标准资料和单证。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成为国际上有关口岸管理的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

  建设“单一窗口”,最为关键的就是汇集各口岸监管单位的业务数据信息,打通口岸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换。

  中国(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于2014年启动建设以来,在省商务厅的积极争取协调下,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向我省开放业务数据通道和接口,促使我省单一窗口建设步入快车道。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率先向我省单一窗口开放H2000系统和CIQ2000系统数据通道,促进我省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落到实处。中国电子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率先与我省单一窗口对接,创新实施“双模申报”模式,企业报检可在客户端或浏览器两种模式之间自由选择,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询数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向我省单一窗口开放船舶登记基础数据,我省口岸查验单位可通过单一窗口共享进出我国港口的43万余艘船舶基本信息。商务部和国家贸促会、质检总局率先向我省开放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系统接口,实现“两证合一”。

  “单一窗口”在运行中不断完善,不断升级,1.0版项目于2015年8月试运行,2.0版于2016年7月上线运行,3.0版也已于2017年底全面启动,同时福建省电子口岸运营服务公司正式成立,形成省商务厅—省电子口岸管理中心—运营公司三级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功能已基本覆盖国际贸易的主要环节,应用项目近70个,服务企业5万多家,日单证处理量11万多票,成为我省推动贸易便利化、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一个突破口。

  货物进出口申报数据从149项减少为96项,简化率36%,申报时间从原来4小时减少至5—10分钟;船舶进出境申报数据从641项减少为384项,重复申报项目减少约40%,进境、出境申报时间从原来36小时分别减少至2.5小时和0.5个小时。

  这,便是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速度。

  而通过“单一窗口”实施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每个集装箱可减少费用600元。

  2015年11月,经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审定,我省“单一窗口”建设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八个“最佳实践案例”之一,由商务部印发各地学习借鉴。2016年11月,我省成为“单一窗口”建设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2017年3月,我省成为“单一窗口”全国标准版四个试点省份之一,省“单一窗口”实现与国家标准版无缝对接,货物申报覆盖面达90%以上。2017年11月,我省“单一窗口”成为国家发改委全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试点项目。

  下一步,我省将加快单一窗口3.0版建设。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个平台、一个系统、一站式服务”的目标,在实现货物申报、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的基础上,把出口退税、贸易许可、税费支付、金融等国际贸易主要环节进一步整合到“单一窗口”,力争实现国际贸易主要环节、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运输工具的三个“全覆盖”。

  “我们长期目标就是通过持续优化整合使‘单一窗口’功能范围覆盖到国际贸易链条的各个主要环节,使其逐步成为企业面对口岸管理相关部门的主要接入服务平台。”省商务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通关加速度:
    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依托“单一窗口”实施流程再造,“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动”的“三互”大通关正扎实推进。

  2015年,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挂牌之初,就在全国率先实施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管互认,海关与检验检疫部门强化协作,实现作业空间合并、作业时间一致、作业系统并行,场所设施、查验设备等资源共享,通关流程由原来的“串联”变为“并联”,大幅提升了通关速度,降低了企业成本,有力推进了口岸大通关建设。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关检对进出口货物“一站式”查验已覆盖全省各口岸通关现场,形成了“一个办法、一片区域、一项制度”的关检“一站式”查验固化工作模式。仅查验场地一项,全省就节约22万多平方米。

  据测算,改革前,企业申报需提交的海关申报数据73项,检验检疫数据96项,合计169项。“一次申报”方式后,相同项目不需重复申报,企业仅需申报105项,减少超过30%的申报项目。关检合作“一站式”查验和“监管互认”使企业的通关时间缩短约40%,并可为企业节省约50%的人力资源。

  第三方评估机构将这一举措列为企业满意率最高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该做法还入选了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评选出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三互”大通关改革实施以来,驻闽口岸管理部门通过属地管理、前置服务、后续核查等方式,将口岸通关现场非必要的执法作业前推后移,把口岸通关现场执法内容减到最低限度。据测算,仅检验检疫部门“审单放行”一项,我省有八成入境货物可通过审单直放模式迅速放行,入境货物查验率下降76%,实验室送检率下降56%。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得到进一步压缩,驻闽海关分别比上年压缩60%以上,驻闽检验检疫局部门分别比上年压缩70%以上。同时减少集装箱合规成本收费5%以上,以便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实惠和获得感。

  “三互”,已从口岸部门拓展到商务、贸易促进机构。2017年3月依托“单一窗口”,全省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与原产地证企业备案实现合并办理。检验检疫及贸促部门直接采信商务部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审核结果,直接授予企业原产地证备案资质,实现两项登记业务一口受理、一次审核、一次发证,改革后,企业对两项备案业务,只需到一个窗口办理,立等可取,亦可上网登录“单一窗口”平台直接办理。

  目前,我省先后推出贸易、通关便利化创新举措100多项,其中委内加工、出境加工、货物分类监管以及简化CEPA和ECFA原产地证书提交需求和放宽海运货物直接运输判定标准一批对标国际规则的措施,已在全国复制推广。发挥近台优势,试点单方采信台湾检验检测结果开展的海峡两岸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后,让台湾水果实现上午采摘,下午在平潭销售。“台闽欧”国际班列成为首条加入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的铁路航线。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