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房前屋后花圃里的花草,归房主各自管护。”1月2日,柘荣县东源乡福源农村社区主任吴秀金说,这是该社区管理的一项创新举措,目的在于加强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福源农村社区的前身是柘荣县东源乡岚下洋造福工程安置小区,属省级造福工程安置区,也是宁德市最大的造福工程安置小区。自2003年起至今,共搬迁安置来自柘荣县8个乡镇、36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448户2453人。“记得当时刚搬进小区时,卫生、邻里矛盾等公共事务无人管,有事无处找人办。”社区居民游国斌说,虽然大家都住在一起,却没有“近邻”的感觉。
如何让搬迁居民安居的同时,重塑邻里温情?
2013年,在柘荣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福源农村社区成立了党支部和管委会,以推动移民聚集点自治,以服务促进邻里和谐。“自社区成立以来,居民实现了从‘客人’到‘主人’的角色转变。”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兰天雄说道。
61岁吴大伯,老家在偏僻的农村,刚搬到社区时,把柴火堆在房子周围的习惯也带进了社区,影响社区公共卫生环境。自社区推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后,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动和帮助下,吴大伯立即将房子周围的柴火等杂物清理干净,并坚持每天义务清扫。“社区就是我的家,干净了,住着舒坦。”吴大伯说道。
为了促进社区居民和谐相处,社区还开展“邻里节”以及“我能为社区发展做什么大讨论”等活动,进一步拉近邻里之间的感情。同时,制定村规民约,每年还通过孝德模范评选,有效示范带动形成文明社区新风气,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此外,该社区还搭建平台优化服务,让居民“和谐处”。袁建树、陈满金两人都是福源农村社区居民,两家是邻居。去年8月,两家因小孩玩闹发生口角,以致怒目相向。社区管委会了解事情真相后,及时组织“和事佬”进行调解,最后双方握手言和,成了好邻居。如今,有纠纷找“和事佬”评理已成了福源农村社区居民们的习惯。“让人温暖的邻里关系,并非都是救人救火等生死攸关的大事,更多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平常小事。”兰天雄说道。(游松柏 游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