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本表紀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開國至今的國家元首,在不同时期分别为建国初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集体)、《五四宪法》和《八二宪法》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废除国家主席时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集体)。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職權由國家主席與全國人大常委會聯合行使,全國人大常委會負責決策,國家主席負責公佈。
目录
1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列表
2 时间轴
3 在世前任国家元首
4 注释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链接
7 参见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列表
编辑
中国共产党 多党联合代行职权
#
肖像
姓名(生卒年份)
任期
获胜选举/得票率
所属政党(时任最高党职)
国家副元首
国务院总理
任时最高领导人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集体担任)时期(1949—1954)
0
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893—1976)
1
1949年10月1日
1954年9月27日
1949 — 99.83%
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周恩来(政务院总理)
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集体担任国家元首之主席,湖南湘潭人,在领导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阶段性胜利后,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并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任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开启,任内发生朝鲜战争、和平解放西藏、第一个五年计划、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首次设立)时期(1954—1975)
1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893—1976)
1
1954年9月27日
1959年4月27日
1954 — 100.00%
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
朱德
周恩来
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国家主席,也是首任非集体担任的国家元首,首任由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兼任的国家元首,由首届正式国家立法机关与人民民主专政机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内发生国务院成立、第一届领导集体构成、三大改造完成、“大跃进”运动等历史事件。
2
刘少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898—1969)
2
1959年4月27日
1964年12月21日
1959 — 98.94%
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
宋庆龄、董必武
周恩来
毛泽东
3
1965年1月4日
1968年10月31日(任上遭违宪罢免)
1964 — 无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任国家主席,湖南宁乡人,首任并非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兼任的国家元首,首位连任两届的国家主席。任内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与七千人大会等历史事件。因反对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倡导的“三面红旗”,且在四清运动时与毛泽东意见不一,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指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冠以“叛徒、内奸、工贼”等头衔进行批判。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决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刘少奇在放逐、拘禁中于河南开封病逝。
-
副主席代行职权时期:宋庆龄与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14日)两位国家副主席实际代行国家主席职权。
-
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理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兼(1886—1975)
-
1972年2月24日
1975年1月17日
接任代理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
宋庆龄
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一任代理主席,湖北红安人。在刘少奇遭到违宪罢免后同副主席宋庆龄一同代行主席职权,至1972年开始以代理主席名义行使主席职权。任内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存废之争,至1975年1月,国家主席和副主席职务被修宪正式废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集体担任)时期(1975—1983)
C1
朱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886—1976)
1
1975年1月17日
1976年7月6日(任上逝世)
1975 — 无数据(本次选举为委员长选举)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
不適用
周恩来、华国锋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集体担任国家元首之委员长,四川仪陇人,也是首任严格意义上任上逝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为法定国家元首,委员长故严格意义上作为个人象征的国家元首。任内经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等历史事件,任期以国家元首逝世结束,并由常务委员会其他成员接任。
C2
宋庆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代理)会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集体代行职权(1893—1981)
2
1976年7月6日
1978年3月5日
接任代理委员长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央名誉主席)
不適用
华国锋
华国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严格意义上女性国家元首,海南文昌人,孙中山先生夫人。1976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逝世,宋庆龄以副委员长身份代理委员长职务,主持全国人大会议[1][2],在外交上行使国家元首职权[3],在实际行使职责时会同常务委员会集体行使。任内经历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逝世,由华国锋接任最高领导人、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等历史事件。任后于1981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亦是唯一一位被授予该称号的领导人。
C3
叶剑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897—1986)
3
1978年3月5日
1983年6月18日
1978 — 无数据(本次选举为委员长选举)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
不適用
华国锋、赵紫阳
邓小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后一任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职务担任的国家元首,也是最后一任集体担任的国家元首,广东梅州人。与华国锋等人共同策划粉碎四人帮,成功后当选全国人大委员长并成为国家元首。任内邀请邓小平重新出山接任最高领导人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正式结束文化大革命。1980年主导修宪,并于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八二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复设)时期(1983年至今)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联合行使国家元首职权
3
李先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09—1992)
4
1983年6月18日
1988年4月8日
1983 — 无数据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
乌兰夫
赵紫阳
邓小平
第三任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复设国家主席后的第一任国家主席,湖北红安人。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重新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副主席的职务,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内经历改革开放、中英联合声明、政治体制改革等历史事件。
4
杨尚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07—1998)
5
1988年4月8日
1993年3月27日
1988 — 94.68%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震
赵紫阳、李鹏
第四任国家主席,重庆市人。1988年4月,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杨尚昆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成为1982年恢复国家主席后唯一一任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的国家主席。任内经历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建交、“六四事件”,北京亚运会等历史事件。
5
江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26—2022)
6
1993年3月27日
1998年3月5日
1993 — 97.94%[註 1]
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
荣毅仁
李鹏
自己
7
1998年3月19日
2003年3月15日
1998 — 97.79%[6]
胡锦涛
朱镕基
第五任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同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三位一体”的国家元首,第二任由最高领导人兼任的国家元首,江苏扬州人。任前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代领导集体,任内首次在国家主席复设后实现连任并进行副主席任内换届,经历第三次台海危机、邓小平逝世、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中国水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事件。
6
胡锦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42—)
8
2003年3月15日
2008年3月5日
2003 — 99.69%
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
曾庆红
温家宝
自己
9
2008年3月18日
2013年3月15日
2008 — 99.73%
习近平
第六任国家主席,安徽绩溪人。任内组建第四代领导集体,通过《反分裂國家法》,主张建设和谐社会,经历非典、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历史事件。
7
习近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3—)
10
2013年3月17日
2018年3月5日
2013 — 99.86%
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
李源潮
李克强
自己
11
2018年3月20日
2023年3月5日
2018 — 100.00%
王岐山
12
2023年3月10日
现任
2023 — 100.00%
韩正
李强
第七任及现任国家主席,首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出生的国家元首,首位连任三届的国家主席,陕西富平人。任内组建第五代领导集体并担任最高领导人;第一任期内提出中国梦构想,主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一带一路构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通过《宪法修正案》。第二任期内推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经历香港反修例风波、中美贸易战、中国全面脱贫、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北京冬奥会等历史事件。
时间轴
编辑
在世前任国家元首
编辑
截至2025年7月,在世的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有1位:
姓名
任期
出生日期和年齡
胡锦涛
2003年3月15日—2013年3月15日
(1942-12-21) 1942年12月21日(82歲)
最近去世的一位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是江泽民,他于2022年11月30日在上海去世,享年96岁[7]。
注释
编辑
^ 得票率以“赞成票数/代表实际出席人数”方式计算。八届人大共有2977名代表[4],选举国家主席中,有2909名代表投票:赞成2849票,反对和弃权共有60票。[5]
参考文献
编辑
^ 新华社北京. 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胜利结束. 人民日报 (北京). 人民日报社. 1976-12-03: 1 (中文(简体)). 宋庆龄副委员长主持会议,并在结束时讲了话。……今天下午的会议由宋庆龄副委员长主持。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 新华社北京. 在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 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京隆重举行. 人民日报 (北京). 人民日报社. 1976-12-01: 1 (中文(简体)). 宋庆龄副委员长主持会议。……宋庆龄副委员长主持了今天的会议。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 新华社北京. 法国总统德斯坦的贺电、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叶海亚·佩特拉的贺电. 人民日报 (北京). 人民日报社. 1976-10-06: 6 (中文(简体)).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 中国政府网. 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2006-02-24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27).
^ 于石坪 (编). 《幕後大佬曾慶紅》. 领袖出版社. 2014. ISBN 9781630326647.
^ 【中国两会】反对票消失 习得票率多0.14%. 2018-03-17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新华社. 2022-11-30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外部链接
编辑
中国政府网:历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家主席制度的历史发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
政治主题
人物主题
中華民國:国家元首列表、政府首脑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军委主席